【产业动态】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浏览次数:136 信息来源: 新华网、华尔街见闻 发布时间:2025-02-24 08:53
字号: 下载 打印 收藏


近日在北京首钢园,一款接近中国人中等身材的机器人进行了一场约4分钟的跑步训练,全程步态稳定、姿势自然,步速最高达每小时5公里。

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夸父”,身高约1.6米、体重约45公斤,由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

在蛇年春晚舞台上,一款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当晚“人气王”之一。这款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2023年首次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露脸”,在工程师的调教下学会了跑、跳甚至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如今在中国,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有望成为普通人的得力助手。

根据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包括优必选、比亚迪等37家中国企业上榜。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2月初,湖北10个型号的“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武汉市洪山礼堂前集中亮相。当天,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机器人还现场作了一副贺联……人形机器人在今年中国各地“新春第一会”上刷足了存在感。

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未来产业做了重点布局。北京市提出将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并提出将创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广东、四川、山西等省份也提出,大力发展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2024年,工信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智能制造、家庭服务和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有望首先应用人形机器人作业。

专家认为,以“服务”“助力”人类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产业链高度复杂,有望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催生多种新岗位。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也使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大大拓展。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说,技术成熟后,人形机器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包括提供日常辅助、健康监测和情感陪伴等。

“人形机器人将为老年人退休生活提供优质陪伴。除了照顾日常饮食起居和康养管理,更重要的是在情感陪伴上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谭旻说。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说,从机器助力人的角度看,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还有望将人们从简单、重复性强、危险度高的工作岗位解脱出来。

在展厅担任讲解员、在工厂担任车辆质检员、使用空气炸锅炸薯条、制作沙拉汉堡、冲泡咖啡、叠衣服……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已逐渐在多元场景展开应用,为日后走入日常生活打下基础。

“积极的政策支持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一定会迎来大发展。”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杜兰说,人形机器人是未来5到10年科技硬件产品最大的机会之一,但相关产品的真正落地,还需要寻找市场化的突破口,实现应用和研发的循环。

中国的人形机器人(20.950, -0.25, -1.18%)产业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多数中国制造商计划在2025年实现数百到数千台的量产,随着中国通过技术升级、设备国产化以及规模化生产,有望显著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乐聚成本目标是2025年底进一步降至20万。

宇树科技机器人一夜爆火,特斯拉的Optimus赚足眼球,当前A股市场机器人概念股大幅拉升,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押注人形机器人。

目前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摩根士丹利在2月17日至21日期间,对中国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包括螺丝、减速器、电机、传感器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业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度调研报告。

大摩报告指出,尽管在和运动控制方面进展迅速,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仍需算法和硬件的持续改进,但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一个关键的发现是,多数中国制造商计划在2025年实现数百到数千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领先的国内玩家如Agibot正在扩大订单规模以满足其2025年的激进生产目标。乐聚预计2025年销售量将达到500-1000台,MagicBot目标在2025年销售400台,到2027年扩大到15000台。

报告指出,除了“大脑”(即芯片)部分仍依赖于国外高端AI芯片外,几乎所有的人形机器人身体部件都可以在中国国内生产。国内零部件已被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广泛使用,甚至有部分企业正积极寻求进入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的供应链。

尽管特斯拉对硬件的要求高于国内生产商,但排名靠前的中国类人机器人组件制造商都在努力直接与特斯拉合作或通过一级执行器组装商三花和拓普,旨在渗透特斯拉供应链。

尽管有许多组件供应商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并将产品发送给集成商(包括特斯拉)进行测试,但产能建设(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人)、产能提升(精密加工、产品一致性)在最初几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影响效率、产量和成本。

此外,大摩还强调,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普遍将“降本”视为关键,而可扩展性、自动化水平和产量提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通过技术升级、设备国产化以及规模化生产,有望显著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中国玩家(类人机器人集成商和组件供应商)旨在显著降低成本: 乐聚的当前成本已从2024年的70万人民币降至40万,目标是到2025年底进一步降至20万;开普勒指导每台售价为3万美元(约21.8万人民币)。

随着产量规模的扩大,组件价格也有望显著下降,行星滚珠丝杠和六轴力/扭矩传感器在长期内可能降至每台1000人民币以下;谐波减速器的价格将从目前的每台超过1000人民币降至几百人民币。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