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举措”赢得“软实力”
“帮代办”是我市创优营商环境工作的“缩影”。走进我市各地政务服务中心,专人办、异地办、网上办、无接触办等服务承诺挂在墙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免申即享”“最多跑一次”……我市为企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从“少跑腿”到“代跑腿”,企业办事越来越便利的背后,浓缩了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历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实施了1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推出1300余项改革举措,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双随机监管“六安模式”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在全省率先开展“三员一官”工作机制,创优营商环境工作全省考评多年来保持第一方阵。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强劲、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为企服务,我市创新举措不断。聚焦企业、群众需求的“小切口”,通过创新实施“容缺办”、率先开展“零材料办”、全面推动“上门办”、扎实推进“异地办”,延伸服务场景,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行全程网办、设置综合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并联审批,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耗时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全市范围内为新设立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及邮寄营业执照服务。
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机制,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通过不断优化机制建设和工作方式,从“管理好”向“服务好”转变,寻找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难、增强企业信心。
为了扛牢“管”职责,提升“服”成效,我市将“主动服务”送到企业“门前”。创建安徽省首个问办一体的“云窗口”智能平台;实行“干部包联+实体窗口”联动,政企协同、精准聚焦,有的放矢地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问题转办,建立了由企业“吹哨”、部门“接招”、专窗“销号”的反馈处理机制,着力破解企业运行遇到的“痛点”“堵点”,形成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的完整“责任链条”。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种优质生产要素在我市汇涓成海,创业者的梦想拔节生长,经营主体“铺天盖地”的期盼变成现实。截至6月底,我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50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266.5%;实有外资企业374户,较2012年底增长133.75%。